送錢送禮 心理學

送錢送禮 心理學

送錢送禮 如何成為城中熱話?

近日鍾培生袁嘉敏的經濟援助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男方說女方一直處心積慮,索求更多的經濟援助;女方則指被逼收錢,說「他堅持要俾」。無論事實如何,我們都不難發現不少人都偏向喜歡花錢在別人身上,好像感覺更值得、更開心。

「利社會支出」 “Prosocial Spending”

心理學界有不少研究指出花錢在別人身上比起花在自己身上更快樂和更有幸福感。這項研究結果可套用到不同背景、地方和年齡的人。也有調查發現比起其他花哨的禮物,收禮者會更喜歡金錢、一些讓他們長期開心的禮物。

有關 送錢送禮 的研究 (一)

派發約HK$200給每一個實驗者,並把所以人分成兩組:第一組人要每星期花費於別人身上,可以買禮物或用於約會,另一組人要花費於自己身上。研究發現第一組人覺得對別人慷慨後幸福感提升、感到更快樂,特別是當送東西給親近的人和面對面送禮物。

在磁力共振實驗上也發現了:當實驗者想著手中大部分的金錢可以花在朋友時,大腦的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會特別活躍,紋狀體會分泌多巴胺,讓他們有快樂的感覺。

有關 送錢送禮 的研究 (二)

當人有一個特定對象可以花費在他身上時,幸福感效果會更明顯。曾經有實驗顯示當人們在選擇捐款給哪個提供兒童服務的慈善機構(Spread the Net/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時,人們偏向捐款給Spread the Net,因為這個慈善機構的捐款主要用於購買蚊帳,以減少兒童患上瘧疾的機會。然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捐款用途較模糊,會用於購買醫療器材,藥物,醫生收入等不同的地方,所以較難令人覺得捐款有即時效用、產生幸福感。

有關 送錢送禮 的研究 (三)

受訪者會覺得當收禮者有露出笑容、喜悅時,該禮物便是個好禮物;但收禮者更喜歡那些能讓他們長時間感到開心的禮物。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書籍與金錢這兩份禮物是在禮物滿意度的頂層,即使它們不會令他們即時微笑、尖叫。

訂閱科和隨筆

獲取我們的最新動向

陳棨豪

Void 冥想App 創辦人 & 培訓導師

擁有催眠治療師(NGH)、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及NLP高級執行師資格。 透過為機構、公司及個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及培訓,加強公眾在心理健康上的意識和關注。

這是Void吉祥物

訂閱科和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