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醫生 詹姆斯·布雷德 (JamesBraid,1795-1860)是催眠和催眠療法的先驅者。他在1840年開始了研究催眠的實驗,發明催眠(hypnosis)一詞。為什麼催眠會被認為和邪教有關?因為當時的教廷認為,透過催眠來改變人的生心理狀態實在不可思議,判定布雷德離經叛道。隨著科學進步,今時今日在臨床上的應用已有科學實證,不再是胡亂為之。科學的催眠治療是什麼?即是通過精神刻意地高度集中,來改善潛意識裡的某些想法,加固預期的正面思想,以致行為模式有所改變。
催眠和冥想的關係 有很多例子,例如,現時我們常用催眠來治療成癮問題,例如酗酒、過分吸煙、暴飲暴食等,另外催眠也可治療常見心理問題,例如驚恐症、焦慮症、憂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等。2018年,美國哈佛醫學院的IrvingKirsch的團隊發現,在處理暴飲暴食而引起的癡肥問題上,配合催眠和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CBT,是專業的心理輔導員和臨床心理學家常用的治療手法),比起單用認知行為治療更為有效。
19世紀末,英國醫學科學學院(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承認了催眠作為臨床治療手法;1958年,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正式採用了催眠,米爾頓·艾瑞克將催眠治療發揚光大,被稱為現代催眠之父,他的學說更影響了後來為人熟知的NLP(即是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對NLP感興趣的朋友們不要心急,筆者之後會撰文講解NLP。